近来,省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《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》,结合我省贫困县特点,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,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“趋利避害、减灾增收”中的独特作用,取得了显著的实效。
服务贫困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,促进绿色发展。省气象局的定点帮扶村为通榆县农牧村,灌溉缺水是导致这里农民贫困的主要因素。2014年,他们接到帮扶任务以后,与省发改委沟通协调,争取专项帮扶资金21万元,为农牧村打抗旱井10眼。随后采用6台移动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抗旱灌溉设备为农田井电力配套。全村通过光伏提水灌溉面积达500公顷,每公顷农作物平均增产20%以上。他们还助力风能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,累计完成241个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和风功率预报的研究工作。并自主研发太阳能资源监测系统,完成十余份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,在通榆县苏公坨乡农牧村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试点。
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。我省目前共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,集中了全省57%的贫困人口。干旱是制约我省粮食生产、农民增收的主要气象灾害。按照全省发展高效、节本、智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要求,省气象局围绕西部抗旱、东部森林防火的实际需求,大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。截至目前,全省有人工增雨飞机2架,标准化人工增雨、防雹作业站544个,防雹高炮238门、增雨火箭510部。平均每年开展飞机人影作业50架次,平均飞行时间145小时;平均每年发射炮弹3万余发,火箭弹3500枚。人工增雨覆盖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,防雹保护农田面积4万平方公里,每年平均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,减少雹灾损失近2亿元。
“智慧气象”服务成了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经营体系的助推器。延边州气象部门针对扶贫地区的木耳栽培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,木耳产量提高10%,同时积极推介宣传,直接引导当地20户农户脱贫致富,获当地包保帮扶工作一等奖。围绕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需求,省气象部门打造“一村一品、一乡一业”的气象服务模式,积极推进“智慧气象”服务能力建设,充分利用新媒体,建立气象服务网站、微博、微信及手机APP等平台,对贫困县无公害蔬菜、木耳、食用菌生产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“直通式”气象服务,同时协助宣传和推进特色农产品,扩展市场。